【中国大学生在线】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青春深情润乡土 乡土情深润青春

新闻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8-12浏览次数:109

2025年暑期,由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部11名学生组成的“只郢有爱”支教队赴钟祥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初心,为乡村孩子们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用爱心陪伴助力成长,让希望的种子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手工课上,普通的粘土在孩子们手中绽放出别样的生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全神贯注,手指灵活地搓揉、塑造,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童视角里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纯粹表达。当一件件略显稚嫩却鲜活有趣的作品陈列开来,孩子们眼中跃动的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光彩与骄傲。

科技小课堂里,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为小小工程师,和志愿者一起组装起太阳能小车。从分辨零件、弄懂光能转化的原理,到专注地旋紧每一颗螺丝,再到阳光下小车顺利启动时的欢欣雀跃——这一过程不仅传递了清洁能源的绿色理念,更在孩子们心里悄悄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音乐教室里,志愿者饱含情感地领唱,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我和我的祖国》与《大中国》。孩子们从起初的腼腆跟唱,到后来的放声高歌,清亮稚嫩的童声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情感洪流。当“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呀,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的旋律在校园里回荡,家国情怀便如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每一颗心灵。

环保课上,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用废旧纸箱、塑料瓶等材料,设计并制作分类垃圾桶。从探讨垃圾的危害、学习分类知识,到动手剪裁、粘贴、绘制标识,孩子们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与责任感。这些亲手做的垃圾桶被放在教室角落,时刻提醒着大家守护家园的绿色约定,环保意识也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志愿者深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根基。在开展奇趣课堂的同时,他们为五、六年级的孩子们策划了一场趣味汉字比赛。志愿者借助偏旁部首写字组词的方式,提前给孩子们准备好题目。比赛一开始,孩子们便踊跃作答,在友好的竞争中展现自我风采,现场氛围热烈又井然有序。活动结束后,志愿者还为获奖的孩子们颁发了各种学习用具和物理实验模型作为奖品。望着孩子们捧着奖品时兴奋的神情,志愿者与他们相视而笑,这份协作的成果,让课堂之外的互动也同样富有意义。

在课余时间里,志愿者跋涉乡间小道,深入学生家庭走访。他们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商教育良策,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家长们对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孩子的成长变化倍感欣慰。一次次家访,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也让队员们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石牌分队的志愿者走进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显陵神道,开展文化寻根之旅。在龙鳞神道上,石象生的轮廓被阳光拉得分明,武将的铠甲纹路、文臣的袍袖褶皱都清晰可辨。仰望宏伟的明楼、宝城,抚摸着厚重斑驳的城墙砖石,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一个王朝的宏大叙事与礼仪典章。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带去知识和欢乐,也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把支教收获的感动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原文链接:https://xyh.univs.cn/a/xyh_xyh_hbsfdxwlxy/250812/2017105.shtml